美容護膚

有黑眼圈怎麼辦?真正有用的方法在這裡!

Lucy Wang
Lucy Wang

近期在朋友圈,「有黑眼圈怎麼辦」這個問題的呼聲特別高。是不是大家平日放縱作息,日落而起、日出而睡,導致黑眼圈問題越來越明顯?這期文章我們就來討論一下黑眼圈。

什麼是黑眼圈?

先拋出一個小問題:黑眼圈的位置在哪裡?其實黑眼圈位於雙側眶週,呈環形,顏色比正常皮膚深。除了顏色深以外,還伴隨眼圈浮腫、眼袋等問題。黑眼圈種類不只一種,不是單靠熬夜就能成為「熊貓女孩」。你們知道黑眼圈有哪些分類嗎?

熬夜

依臨床表現的不同,黑眼圈可分為色素型、血管型、結構型及混合型四類。以下跟大家逐一介紹,可以拿著鏡子對照一下。

黑眼圈的四大類型

1 色素型黑眼圈

主要是先天色素問題,如色素分界線;後天發炎引起的色沉,包括真皮黑色素細胞增多症、過敏性和接觸性皮膚炎等。這些問題在眶週位置,尤其是眶下皮膚會呈現棕色外觀,有時會出現雀斑或黃褐斑。

2 血管型黑眼圈

主要由鼻炎、睡眠不足、眼睛疲勞、內分泌失調、貧血等問題導致血液循環不暢,或者是下眼瞼皮膚過於薄和透明化,使得血管變得明顯,呈現藍色、粉紅色甚至紫色外觀,有時還會伴隨輕微浮腫。

一定有讀者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血管型黑眼圈,對吧?沒關係,教大家一個小方法,在家就可以嘗試:用指腹輕輕按壓黑眼圈部位,如果鬆開後顏色變淡,那就是早期的血管型黑眼圈,通常集中在內眼角位置。如果沒有變淡,則可能是色素型或色素血管混合型黑眼圈。

3 結構型黑眼圈

主要與眼袋、淚​​溝形成有關,是皮膚鬆弛、皺褶、眶隔脂肪膨出導致的皮膚表面凸起。眼袋下方會壓出一條凹陷,這就是淚溝,學名叫做臉頰溝。它會隨著年齡增長而加深下垂,這些凹凸的皮膚輪廓在非正光照射時會產生陰影,讓黑眼圈顯得更明顯。如果是正面光照,陰影消失,黑眼圈也會跟著減輕。稍微強調一下,淚溝和臥蠶可不是一回事。

黑眼圈

4 混合型黑眼圈

就是剛才提到的兩三種類型疊在一起,自備天然大地色眼影的既視感。

如何改善黑眼圈?

接下來就是大家最關心的問題:如何改善黑眼圈?因為成因不同,解決方法也有所不同,我們逐一來看。

1 色素型黑眼圈

保養方面,可以選擇含美白淡斑成分的精華或眼霜,例如含維A醇的產品,但不要對保養品的即時效果抱太大希望。醫美方面,可選擇針對黑色素的雷射治療,如紅寶石雷射、調QNd:YAG雷射。如果是眼周皮膚炎導致的色素沉著,積極治療皮膚炎是改善黑眼圈的前提。

2 血管型黑眼圈

平時要注意用眼健康,避免熬夜。針對暗紫色的黑眼圈,可以適當熱敷;針對紅色的黑眼圈,可以適當冷敷,調整眼周血液循環。從原理上說,專門針對血管的雷射似乎可以改善血管型黑眼圈,但風險較大,一般不做常規建議。

3 結構型黑眼圈

可以透過填充膠原蛋白或透明質酸來改善淚溝。肉毒桿菌也可以放鬆眼角紋,進而改善結構型黑眼圈。雖然手術是改善眼袋的終極方案,但對年輕人來說,只有當改善效果遠大於風險時才值得行動。換句話說,年輕人的一點點眼袋還不值得去做手術。 35歲以前,可以考慮一些簡單的非手術方案。

4 混合型黑眼圈

需根據具體情況多管齊下,綜合護理。

我們很熟悉的徒手眼部按摩去皺大法,以及小紅書手撥筋刮痧板提拉去皺大法、各種眼膜抗藍光護理大法、瘋狂疊加眼部護理產品大法,真的能奏效嗎?有堅持用過的朋友歡迎在留言處留言分享。

總結與提醒

黑眼圈的問題雖然無法透過簡單的方法立竿見影地解決,但它無疑是對日常生活的一種提醒。這都2025年了,早點睡,不然又頂著熊貓眼啦!

下一篇文章

暗沉!閉口!大毛孔!油皮保養要注意什麼?

Newsletter

掌握健康生活,從這裡開始

從健康飲食到運動計劃,從護膚技巧到心理調適,我們每週為您精選最實用的內容,幫助您輕鬆解決健康生活中的各種問題。

我們尊重您的隱私,承諾不會向您發送垃圾郵件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