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理健康

長期處於心理壓力狀態如何改善?

Peter Zhao
Peter Zhao

你有沒有思考過一個問題:為什麼人總是很難維持長期的平靜?要嘛低落一段時間,突然上升到情緒的高峰;要嘛好不容易找到節奏,輕易被各種煩心事打亂。

本質上,這是因為我們的身體內部運作著兩套情緒系統,一套叫做心理常態,另一套叫做心理壓力狀態。心理常態指的是一個人在支持系統夠多的情況下,例如遇到困難有朋友可以傾訴,想短暫逃避現實有家可以回。那麼,他的生理激素水平就能夠維持穩定,面對大部分情況都能有著愉快的心理體驗,情緒調節快速,適應潛力強,善於和別人打交道。

但如果一個人長期處於危險狀態,不僅沒有支持,還需要時時防備外界的攻擊、拒絕、貶低等,那他就很容易開啟壓力模式。

如何辨識壓力狀態

怎麼判斷自己是不是處於壓力狀態呢?其實一眼就能看出來。

第一個表現是災難化的思維。

同事隨口說了一句“這個方案有點問題”,你立刻就腦補出他是不是在嘲諷我能力不行,領導肯定已經對我失望了,下一個裁員的就是我。一旦接收到一個小小的負面刺激,你的大腦就會俯衝下坡,一個接一個恐怖的後果冒出來,根本煞車不住車。在親密關係裡也是如此,一旦對方給自己的回應變少了,你立刻就會聯想:他是不是不愛我了?是不是喜歡上別人了?

第二個表現是凍結的創傷反應。

簡單來說,就是一旦被攻擊,就會大腦一片空白。複盤的時候才後悔當時沒有表現好,好不容易鼓起勇氣說幾句真實想法,眼淚就會不爭氣地流下來。這些表現都是一種凍結反應,它是你的大腦在高壓下的「裝死」行為,可能源自於你的成長經驗。

心理壓力狀態

例如,小時候發現被父母指責時,乖乖忍著才不會引來更多的打罵。於是,你的大腦每一次接觸到危險訊號時就會自動宕機,祈禱這樣可以更快撐過痛苦。長大後,你還是習慣帶著小孩的身分遊走在成年人的社交世界裡,能做出的反應就只有被攻擊,以至於總是格格不入,擔驚受怕。

第三個表現是持續性冒名頂替症候群。

你總是自我懷疑,總覺得自己配不上。所以,別人一誇獎你,你就感到不自在,想立刻換話題;別人一旦攻擊你,你就覺得真實的自己被揭發了,感到無地自容。冒名頂替症候群讓你的大腦一直處於自我懷疑模式,底層源自於你的第一認同感。也許你很少感受過來自父母和朋友的接納與認可,以至於你自己也做不到認可自己。本質上,不是你和別人的關係不好,而是你跟自己的關係不好。別人還沒說什麼,你就會抓住機會貶低自己。

應激狀態的影響

所以,你發現沒有?沒有誰生下來就是軟弱的。大多數看起來無能為力的表現,其實都不過是你還沒從創傷中走出來。因此,你已經習慣了啟動應急狀態來應付所有場面。無形中,你其實推開了很多愛你的人,也錯過了很多自我突破的機會。

走向常態的方法

想要讓生活保持常態,讓自己的人生走上正軌,有兩個根本性的改變方法:

  • 一是當你開始消極應對的時候,你要及時提醒自己:「我啟動了應激狀態。」以此來增強自我覺察。

  • 二是提醒自己,一旦回歸常態的時候,就要盡可能地去感受和停留,看看自己在心理常態下做了哪些對的事情,比如遠離消耗自己的人和事,堅持某項長期運動等等,盡可能地去復刻這些動作。當常態覆蓋了大部分壓力狀態,你就能重新掌握自己的人生走向。

下一篇文章

為什麼25到30歲階段最難熬?

Newsletter

掌握健康生活,從這裡開始

從健康飲食到運動計劃,從護膚技巧到心理調適,我們每週為您精選最實用的內容,幫助您輕鬆解決健康生活中的各種問題。

我們尊重您的隱私,承諾不會向您發送垃圾郵件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