身為口腔科醫生,我們常常給病人一些忠告,但病人卻常常沒有在意。其中排名第一的忠告,就是我們會反覆交代病人:半年到一年一定要定期潔牙。然而,真正來的病人並不多。為什麼?我常常和病人聊這個問題,發現主要原因可以歸為兩類。
第一類原因是,有些病人認為洗牙是醫院或診所用來賺錢的項目,覺得沒有必要。第二類原因是,有些病人認為洗牙有一定危害。例如,他們可能道聽途說,或者洗牙後確實遇到了一些問題,比如牙縫變大、洗牙過程中出血,甚至出很多血,感覺特別恐怖,認為對自己的損傷很大。

洗牙是否為獲利項目?
那麼,洗牙到底是不是賺錢的項目呢?它對我們牙齒是否有危害呢?今天我就來解答這些問題。
首先,洗牙真的不是賺錢的項目。尤其是在公立醫院,由於病人基數大,洗牙更是醫師最不願意接的項目之一。原因在於:第一,洗牙比較髒。這個過程會產生大量氣溶膠,伴隨血液和唾液的噴濺,而且部分病人口氣較重,操作時間較長,通常需要半小時到一小時。因此,醫生其實不太願意做這個計畫。然而,對病人來說,洗牙是個性價比高、省錢省力的計畫。
洗牙對牙齒有害?
其次,洗牙是否會對牙齒造成危害?它是否會讓牙縫變大?是否會導致牙齦出血?
牙縫變大的誤解
關於牙縫變大的問題,洗牙絕對不可能讓牙縫變大。那為什麼有些人洗牙後會覺得牙縫變大了呢?這是因為洗牙清除了牙縫間以及牙齦下的牙結石、菌斑,並將牙面上的色素清潔乾淨。實際上,牙縫本身可能是存在的,只是被健康的牙齦組織遮住了。然而,有一部分人本身有牙周炎症,牙齦已經退縮,但牙縫未顯露的原因是裡面堵滿了牙結石。洗牙去除了這些牙結石或腫脹的牙齦,使發炎消退,牙縫自然就顯露出來了。換句話說,牙縫不是因為洗牙而產生,而是原本就存在,只是被掩蓋了。

所謂“顯露”,意思是牙縫本身是存在的,只是透過洗牙去掉了它的偽裝,露出了真實情況。所以,如果洗牙後明顯看到很多牙縫的病人,就需要注意了,這表示你可能已經患有牙周炎,需要進行治療。
洗牙時出血的原因
至於洗牙過程中出血的情況,健康牙齦且保持良好口腔衛生的人,在洗牙時通常不會出現明顯出血。哪些人容易出血較多呢?平常刷牙本身就容易出血的人,例如啃咬硬物(如蘋果、甘蔗)後發現上面帶血,或是早晨醒來發現枕頭上有一塊血跡的這類患者,他們的牙齦本身就處於不健康狀態,表現為紅腫、易出血,毛細血管增生。因此,在潔牙過程中,當醫師清除牙結石和齦下結石時,出血量就會顯得較多。但實際上,洗牙時吐出的液體大部分是口水和沖洗液,真正出血量並不會太多。只要身體健康,出血很快就會停止,不必過度擔心。
總結與建議
總結起來,洗牙對牙周健康和牙齒健康非常重要。對於這樣一個性價比高的項目,為什麼不去堅持呢?一定要每半年到一年定期潔牙一次。